精彩回顾 | 2021年南山博士论坛465期圣晓林:《积极教育:如何培养新时代ACE型人才》
第465期南山博士论坛于12月26日下午在南山区图书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首届积极心理学认证指导师圣晓林作为本期主讲嘉宾,以《积极教育:如何培养新时代ACE型人才》为题,从双减背景下的新时代教育引出积极教育和ACE型人才,围绕ACE型人才讲述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品格、创新品格及阳光品格。
新时代需要的ACE型人才应具备审美、创造与共情力
双减政策落地的同时,中国教育部强调指导家庭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服务终生教育等,圣晓林提到新时代需要的ACE型人才是指具备审美(Aesthetic)、创造(Creative)、共情(Empathic)品格的人才,审美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更多的是认知思维模式,即能不能看到别人的优势;创造不仅仅是改革创造,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创新整合,讲出想讲的故事;共情,也就是同理心。这三部分是未来世界最需要的人才。
积极教育是让孩子受用一生的教育
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与现代教育学、大脑神经科学的新交叉应用教育理论和方法论,是注重发掘和培养人的性格与美德优势等积极力量与积极体验的人本教育。圣晓林解释了积极教育的三大目标:一是挖掘培养每一个孩子积极的天赋品质和优势资源;二是更有效地改善与提升孩子的心智健康与行为能力。三是帮助孩子构建更高效的学习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
三件好事日记有助于建立孩子的审美品格
圣晓林提到“美”有四层含义,分别是激发人心,让人们跃跃欲试的视觉美感;依循道德、伦理与秩序,展现行为的规范美感;整合强与弱,更好地发挥最大能力的智慧美感;深度感知彼此、现实更深层次沟通的连接美感。每天与孩子一起记录生活中的三件好事可以培养孩子的感恩,在审美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事物的触碰,对世界的感知,对关系的深度连接,这才是真正的审美。
通过发现天赋、投入训练并设定目标培养孩子的创新品格
圣晓林解释人的大脑是层层包裹的,从里到外分别是爬行动物脑(躯体中枢)、哺乳动物脑(情绪中枢)和智慧大脑(大脑皮层),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是要发挥智慧大脑的作用。首先,从孩子的思维模式、感受模式与行为模式发现孩子的天赋,接着投入训练,把孩子的认知训练成能力,同时应该设定一个目标,目标设定的标准应该利于实现人生价值、能力成长、加深与世界的关系连接。
乐观的解释风格是培养孩子阳光品格的基础
圣晓林说如果一味地抓住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孩子容易出现无助感、空心病、负面强化这三个心理挑战,同时应该避免用价值交换来教育孩子。我们要培养孩子的阳光品格,首先就需要一个积极乐观的解释风格,这是目前积极教育干预中最有效的方法。悲观的人把好事特殊化,坏事普遍化,而乐观的人把好事普遍化,把坏事特殊化,两者区别显而易见,我们要给到孩子成功的经验,而不是失败的悲痛。